專訪-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資深校友口述人生傳記-王國綱 學長
現任「政治大學會計系李先庚會計文教基金會──兩岸學術交流促進會」執行秘書的王國綱老師,多年來致力於海峽兩岸大學會計系學術交流,事實上王老師也是淡江大學傑出校友之一,在校服務長達三十六年,連同五年兼任副教授,期間發生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改變了老師的一生。
王國綱老師生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民國二十六年,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他,印象中家鄉是一片綺麗的風光,和歷史源遠流傳之地,小學時期,站在四百米的運動場上,覺得世界是如此的寬廣,雖然對未來還一無所知,但是內心卻已抱持著許多夢想,然而祥和的生活卻被打亂了。
王老師的父親一直擔任山東省陽谷縣郵局局長,由於制度上不受政治的影響,雖然當時中國和日本的戰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戰火還未延燒至王老師的家鄉,所以當時王老師家中生活在地方上算是非常富裕,然而在王老師出生沒多久,戰事就波及山東。
當時的情況十分複雜,國共開打,日本侵華,在山東陽谷縣也有軍閥存在,使得金融異常波動,錢幣一再貶值,因此身為公務員的薪水絕對無法養家,因此王父只得到大後方工作,一路從山西、重慶,調到雲南昆明。
王國綱說,當時郵局無法通匯,再加上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原本還很值錢的貨幣,等到收到的時候就變得不值錢了,因此,父親就將薪水換成薄薄的一片金葉子,和信件放在一起寄回家,由於母親在他七歲時就過世了,所以家中姊妹兄弟共五人,就靠著父親寄來的錢過生活。
好不容易,挨過八年抗戰,日本投降了,接著的國共內戰,共產黨勝利了,於是王國綱和哥哥到青島投奔姑姑,但是姑姑一家的生活並不寬裕,自顧不暇,於是兩兄弟由青島跟隨著國民政府到基隆,後又隨軍到廣州,其後又從廣州撤退到台灣,在台灣高雄登陸。
他們兄弟兩個到台灣的目的不是為了定居,而是為了尋找在雲南郵局的父親,可是那時候國軍在大陸已經完全失守,到處動盪,根本無法到後方,所以才撤退到台灣。
來到台灣,王國綱和哥哥就分開了。王國綱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雖然仍想到雲南找父親,但是一點消息也沒有,在這樣動盪不安的社會,當年與父親一別,一晃眼,已經過了大半輩子,當時和父親分離的畫面,至今仍深深的在王國綱的腦海當中,是他永遠難忘的,也是最讓他難過的。
民國三十八年,他們從高雄登陸以後,他的哥哥就到海軍當兵了,而年僅十一歲的他,由於年紀尚小無法從軍,於是到高雄左營海軍造船廠當技工,吃住都在海軍宿舍,雖然裡面住的是不同年齡層、不同省籍的人,但彼此都有相同的遭遇,都是被迫與自己家人、朋友們分開之後,跟隨著國民政府一起來到台灣,在這裡他們相知相惜、互相照顧,為了生活,不管年紀大小都要工作。
當時王國綱在造船廠肩負修理軍艦上的雷達,工作時還發生過有趣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當時有一個舊型的雷達壞掉了,年輕的海軍機校軍官按照設計圖,修了一個禮拜都沒有修好,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苦無對策下,在一旁觀看多日的他,走上前將螺絲鎖緊後機器馬上就好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王國綱的聰慧,話說他當時還是修理雷達屬一屬二的技師,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他工作越來越上手,海軍軍艦上的雷達,都讓他修過,如此,漸漸覺得天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沒有什麼挑戰,而且當技工也不見得有什麼前途,於是他和哥哥二人離開了海軍單位,花錢去補習英文,決心將英文弄好。因為當時中美合作,有美軍協防台灣的司令部和美軍顧問團,因此他們認為如果擅長英文的話,可以找到比較好的待遇。
英文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哥哥到美軍協防司令部成立的華語學校教書,還教過當時的協訪司令,因此,淡江中文系有名的何景賢老師慕名而來,交談過後非常賞識哥哥的才華,於是把哥哥帶到印度去發展,後來哥哥又飛往美國修習語言相關的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的學位,學成後即在美國國防部找到了工作,發展也越來越好。
王國綱離開海軍造船廠之後,即到黨營事業的中興電工上班,開始學習修理冷氣、冰箱的技能,其實海軍雷達都修遍了,修理冷氣祇能算是雕蟲小技,王國綱在中興電工公司工作,一路從基層慢慢坐上服務中心主管的位子,為了生活汲汲營營了一段日子,好不容易能保有自己的時間,這時,他重燃對書本的渴望,雖然因為當時動亂的社會,被迫放棄學業,但是多年過去了,仍然希望回到學校唸書。
於是王國綱努力準備考試,再加上原有英文的基礎,考上了淡江文理學院夜間部會計系。即使自己不擅長數學,可是勇於挑戰的他,還是決定去唸會計系。
民國五十四年,考進淡江夜間部會計系的王國綱,雖然比同儕們年長幾歲,但是他更懂得、更珍惜讀書的機會,上課從來沒有遲到過,而且總是坐在最前面的位子聽課,比起其他同學還要更認真唸書,沒有課時,總是待在台北校園五樓的圖書館讀書。
有些好友間接受到他的影響,也跟著他留在圖書館唸書,甚至一起組成了一個讀書會,以他為首圍在一起討論,他說:「有些同學原本成績不理想,但在加入這個讀書會之後,時常有問題就問我,幫忙他們釐清觀念,他們的成績因此而突飛猛進,還衝到前幾名。」
王國綱說:「雖然因為幫忙解決問題,使我也減少了許多讀書時間,在同學們的急起直追之下,影響了我的成績,但是成績對我來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到底有沒有學會』,在與同學一來一往的解題中,漸漸的奠定了我對教書的興趣與基礎,看到好友們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此外,在求學過程中,王國綱與教授們的關係非常好,有兩位夜間部會計系主任影響他非常深遠,一位是前台大商學系系主任劉溥仁教授,另一位是政大統計系的系主任祁和福教授。另外必須提到前會計系主任黃振豊教授,不僅學問好,對後來兩岸交流的活動也非常支持,每次下課他若有問題,總是會虛心的向老師請教,他的認真求教和盡責的態度,使得教授慢慢記住他。由於會計系都是用原文書來上課,所以教授還請他幫忙翻譯課本的內容。
白天還在中興電工工作的老師,沒有額外的時間參與學校的活動,記得當時還是淡江文理學院時期,淡水校園現今可以看到的各學院館舍都還未建成,只能在目前的蛋捲廣場上有一四方形橫豎各有四至五間、兩層樓的普通教室,裡面中庭的是草坪,此即同學下課後休憩的地方,此外,上課地點還有行政大樓旁兩排的宮燈教室,其餘各棟建築都不存在。
幾年之後,各學院大樓也慢慢蓋起來了,目前蛋捲廣場上原有的教室都被拆掉,原址闢為廣場,上立蛋捲紀念碑。學校變化非常多,陸續增建許多,包括商館、文館、圖書館、游泳館、體育館等,環境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日間部比起夜間部的生活更為多采多姿,日間部的同學課餘時間,能夠參加各類社團和聯誼活動,或是打打工賺取生活費,時間上比較彈性自由,而夜間部的同學為了維持生活,白天還要工作,只能下班後趕快趕到學校上課,即使禮拜六學校仍然排課,還是得到學校上課,時間上都已經被綁得緊緊的,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參與各類型活動。
由於同學間相處時間較短,彼此的感情也不是那麼緊密,然而即使如此,王國綱與他的每位同學的關係都還不錯,同學們在課業上有問題時,總是會主動詢問他,甚至後來因為他留校服務,所以擔任畢業後班上同學的召集人角色,幫忙聯繫班上同學的感情之外,偶爾有空時會約大家出來聚一聚,順便了解班上其他同學的近況。
在王國綱班上同屆畢業的同學中,有三位後來有很好發展,除了王國綱畢業後留在學校教書外,一位是現任上銀科技公司董事長的卓永財,另一位則是擔任中央存保公司(中央銀行與財政部投資設立)總經理的陳戰勝,他們三人被同學膩稱「三劍客」。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此話所言不假,即使當時生活困苦,幾位長者依舊奮發向上,不輕易放棄,憑著自己的努力,才有現今的成就,他們的精神在在鼓勵我們積極用功,誰都不能為我們做決定,只有自己才能為自身負責,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是由許多次的失敗和努力堆疊而成的,王國綱說:「我們三劍客,在求學時期非常認真,空堂時,如果有事情要找我們,只要到台北校園五樓的圖書館,一定可以看到我們。」
民國五十七年,王國綱大四那年,天有不測風雲,王國綱意外發生車禍,於是在中興電工辦理了月退,月領公司八成的薪水維持生活,暫停工作之後,王國綱將全部的心力投入課業中,雖然之前功課也還不錯,但由於沒有工作的負荷,所以時間能夠充分掌握運用,時常在還沒上課之前預習,下課後就直接到圖書館報到,複習上課的內容,長久下來,使得成績越來越好,後來還考取了證券分析師的證照,曾經在各大金融公司擔任投資顧問,幫忙公司處理稅務問題,甚至還在蔡辰洲經營的國泰塑膠工作過,認識許多公司的大老闆,關係也十分密切。
民國六十年,王國綱在淡江大學畢業,雖然他當時還未想過畢業後能做什麼,但由於在校成績十分優異,經由推薦之後,留在學校服務,由會計系的助教開始做起,幫忙帶實習課程,帶著學生們做課本上的習題,以及學生有問題的話幫忙解答。
在王國綱的印象中有一位學生很用功,可是腦筋一時轉不過來,經由提點之後,即能馬上領悟,讓他體會什麼叫「因材施教」。
王國綱升為講師後,與系主任的關係良好,由於他做事認真盡責,所以沒多久即被提拔成為日間部會計系的講師,時常奔波於台北、淡水兩個校園,努力教課,過了三年就當上了副教授,表現亮眼。
曾任班導師的他,每個禮拜有兩個小時的導生會,他將班上同學分組之後,仔細傾聽學生的煩惱和問題,儘可能的為同學解決問題,因此深獲同學的愛戴。
在課堂中他竭盡所能將擅長的領域,毫不保留地全部教給學生,認為與其教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倒不如教會實務上的經驗,所以原本一學期只教一種稅法,但王國綱將所有稅法融合在一起,並舉實例告訴學生們什麼情況適用於哪種稅法,讓學生更容易了解,活化教學。
此外,印象中有一門講座課程,選修的人數高達兩百多人,王國綱特地請校外的專家來演講,包括有名的會計師、財務長、知名的企業主,或是在保險業、金融業、建築業的傑出人士,都曾接受邀請,請專家們分享業界實務的經驗,這可是王國綱的苦心與好意,但後來他發現:學生們心態頗有問題,好不容易請到業界有名的人物到校演講,有那麼好的機會,學生竟然不懂得珍惜,從出席的人數還未達一半可以得到證明。也許是因為學校的教育資源豐富,使得同學都不懂得把握如此難得的機會。
相較於淡江的學生,多年來從事兩岸交流的王國綱,發現大陸的學生和台灣國立大學的學生,上學都非常認真,雖然淡江大學圖書館藏書豐厚,座位也很多,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考前才開始唸書,甚少珍惜學校提供的資源,讀書的態度也差很多。
王國綱說,兩岸各地知名的大學學生,時常到圖書館念書,努力充實自己之外,有任何機會都會好好把握,不會輕言放棄。雖然如此,淡江的學生還是有其優勢,他說,淡江的學生注重團隊合作之外,也比較活潑,如果能在課業上多下一些功夫的話,一定能夠有優於其他人的表現。
在淡江還是有蠻多認真的學生,只是可能家境比較不寬裕,看到學生一下課馬上趕去打工,看在王國綱的眼裡,他格外心疼,這也勾起他童年時的回憶,由於從小的生活顛沛流離,一路從大陸輾轉來到台灣,三十幾歲前沒有讀過中學的他,非常渴望能念書,於是等工作較穩定之後,努力唸書考上淡江夜間部會計系,當時白天還要工作,每天公司、學校兩地往返,非常了解要兼顧工作和學業十分辛苦。所以為了幫助更多優秀,但家境不是很好的學生,熱心公益的王國綱多年來一直捐助獎學金給系上,希望能稍微減輕學生們的負擔,如此善行持續至今已經好幾十年了。
常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身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在支持著,王國綱身後那位偉大的女性就是他的另一半。
王國綱經由親戚的介紹,認識了一位姓朱的安徽小姐,第一次見面時,他就感覺到擔任室內設計師的她氣質出眾,交往沒多久,或許是上天老早就註定兩人的姻緣,他們就結婚了。
婚後,他們養育一個男孩。在兒子十二歲時,為了讓兒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拜託在美國的親戚,將孩子送到美國唸書,在喬治亞理工學院念電機工程的兒子成績十分優異,畢業後在美國IBM公司做了一年,之後聽從老爸的建議繼續深造,取得德州大學碩士的學位,留在美國工作,春節時會返台探親。
在內湖的家雖然只有王國綱夫婦居住,但太太將家務打理得非常好,尤其是有室內設計師身分的太太,家裡的布置完全由她一手打理,整個環境規劃的十分清幽,陽台上種植許多花卉,優雅而清新,王國綱非常喜歡,還時常在家裡接待大陸的師生到家裡參觀。
在訪問時,偶然聽到王國綱夫婦之間的談話,可以感覺暷出兩人感情非常好。原來每個禮拜五,很有愛心的王太太都會到忠孝醫院擔任義工,從早上做到下午,結束時再由王國綱開車載她回家。
提及夫妻間的相處之道,王國綱臉上露出一抹幸福的微笑,他說:「我和我太太不是不會吵架,而是出現狀況時,雙方都會退後一步,因此絕對不會爭一時的勝利,進而影響了夫妻的關係,也許偶爾我們會在一些事情上持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因為溝通的關係,我們很快就能找出一個彼此都能滿意的答案,再加上兩人擅長不同的領域,所以不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發生爭執。」
王國綱待人處事的的哲學是謙讓、忍耐,不會強出鋒頭,從拍照時就能看出他的個性,不會搶在第一排的位子,反而是自動往後面站。這是他從小就養成的個性,來台灣時才十一歲的他,即開始合宿,和一群年紀相仿或是比較大的人同住在海軍宿舍,一起生活,由於宿舍人數眾多,有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發生爭執,時常看到年齡較大的人幫忙調解,有時候嚴重一點還會受到處罰。這養成王國綱不與人爭的個性。
因為士兵和技工的房間不一樣,而當時當海軍的哥哥沒有和他住在一起,很多事情都必須自己做,而他的年紀是同儕之間比較小的,再加上從小家裡管教甚嚴,所以看到人都會打招呼,如果有不會的事情也一定會虛心請教,即使生活中遭受委屈的話,個性大而化之的他都不會去計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因此,時常與人為善的他,有著很好的人際關係。
現已退居第二線的王國綱,雖然沒有繼續在學校教書了,可是如果有事情需要幫忙的話,他一定義不容辭,會盡力協助,即使他的生活並不夠富裕,但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小額捐款,持續至今。
正因為他熱心助人的個性,從小到大生活上遭遇許多變故,每每都能順利度過,再加上他從小就接觸社會,所以很早就體會到人情的冷暖,多年過去了,將許多事情看得很淡,名和利對他來說都是身外之物,不愛斤斤計較,只專注於自己喜愛的事物,對於兩岸會計系的學術交流十分有貢獻,每次接待大陸來的博士生,他都會盡地主之誼,大方地請吃飯,因為觀念中再好的博士,也還是學生的身分,還未正式進入社會,經濟狀況屬於弱勢,對他來說那些博士生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會想多照顧一點。
在淡江服務了三十六年,一方面因為學制的影響,在現今即使擔任副教授,也要擁有碩士的學位,可是只有讀到大學畢業的王國綱,為了不影響學校的評鑑,所以毅然決然提早退休。
另一方面,退休之後,因為教學卓越的因素,不久又受邀請回到淡江教書,所以在會計系繼續當了五年的兼任副教授。
對王國綱而言,淡江是孕育他的基礎,在會計的領域裡,兩岸學術上的交流,一切都是從淡江大學開始,王國綱曾說過:「如果沒有淡江的話,許多事情根本無法推動,所以非常感謝淡江對我的厚愛。」
兩岸學術上的交流是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前幾年因為政策上的因素,台灣無法和大陸往來,再加上大陸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之間,發生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將發展多年的文化、古蹟破壞殆盡,將大學全部解散,只留下北京和清華大學等幾間知名的大學,結果大家都失學了,沒有辦法念書。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毛澤東下台,新上任的江澤民主席致力於內外的發展,內部積極重建各大學,並且將多所大學合併成一個完整制度下的大學城,外部則開始和台灣來往密切,兩岸交流的契機就此展開,雖然大陸的發展很快,可是程度上與台灣學生還是差了一大截。
記得當時由前林雲山副校長(學術副校長,職司兩岸交流事務)為首,前管理學院院長蔡信夫教授及其他教授一起參與兩岸交流,由於王國綱省籍在山東,對大陸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即使剛開始交流,對很多大陸的學者不甚熟悉,可是秉持著「人不親、土親」,到大陸各大學積極拜訪,而且舉辦多次學術研討會,與對岸的學者交換許多寶貴的意見,王國綱猶記大陸剛開放時的景象,內部各地方還在重建,而且經濟才開放沒多久,所以學校還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學術上的往來,短暫交流的那幾天,就住在各大學宿舍裡,用餐則由校方帶至食堂,其他時間就待在會議中心,展開論文上的討論,或者是參觀校園環境,在這樣艱困的情形下,一點一滴建立起學術上的基礎。
此一時期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當大陸學者們帶著其他博士生來台時,以他為首的幾位淡江大學教授共同接待。這些年來,大陸著名的會計學者,王國綱都曾接待過。
王國綱說,學校通常會提供一筆經費,讓幾位教授帶著大陸的學者,除了在校園進行學術上的交流和參觀之外,也會帶著到全台其他幾所會計系著名的大學進行參訪,在周休二日的休息時間,吃住全由那筆經費包辦,不會讓大陸的學者負擔,甚至還會帶他們到台灣著名的景點旅遊,不僅在學術上多方往來,也慢慢建立大陸來台觀光考察的機會。
多年來從事兩岸學術交流的王國綱,對台灣觀光的助益也非常大,當大陸的學者和博士生來台參訪時,擔任領隊的他,在周休二日會包下遊覽車全台走透透,介紹各地著名的觀光景點,放鬆身心,也加深了他們對台灣的印象,台灣雖然很小,但是卻有豐富的人文地理資源,如:美麗的日月潭、花東縱谷、蘇花公路、太魯閣等鬼斧神工的景色,王國綱說參觀之後他們都讚不絕口,相約下次再來台參訪。
兩岸交流的全盛時期,是由航空系畢業的馮朝剛副校長(學術副校長,職司兩岸交流事務)帶領,副校長很支持兩岸交流的活動,兩人的關係也非常好。二○○六年,王國綱還捐給由大陸人民銀行支持的西南財經大學,以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校裡面成立的中國貨幣歷史博物館,各一套台灣的新台幣,其中不但有已經停止流通的一九四九年的新台幣,也有目前流通的新台幣,如:兩千元券、兩百元券、五角的紙幣等,共計紙幣十五張,硬幣五十三枚。
在與王國綱交談時,曾經問到為何會提供真正的貨幣給那兩所學校呢?為什麼不是只給樣本就好了呢?王國綱說人與人的往來,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且他不是那麼在乎錢,錢沒有了,再賺就行了,而且之前收藏的舊貨幣,也許可以拿到錢幣市場換取更多錢,可是他的收藏只是為了興趣,竟然有那麼好的地方可以展示出來,所以馬上就捐給那兩所學校各一套自己收藏的貨幣,這樣對他來說才更有意義。
在他的真心相待之下,他也慢慢建立起與各大學間的關係,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其後如果兩岸要舉辦會計系相關的會議,或是來台參觀學校,王國綱就肩負起聯絡的角色,處理一切相關事宜,而台灣的教授要到大陸演講、上課和發表論文時,也必須透過他,由他幫忙推薦大陸的學校,以及介紹、聯繫大陸的學者。
通常回來台灣以後,多數的教授就比較不會和大陸上的學者繼續保持來往,可是用心的王國綱仍然與大陸的學者保持聯繫,有什麼問題的話,他也會幫忙處理。
在兩岸會計系交流的過程中,王國綱認為台灣的會計系教授程度上來說一般要比大陸好,因為大部分都出國念書,而大陸的學者往往受限於地域,很難有出國發展的機會,所以甚少會接觸到英文,也很少會發表國際性的SCI、SSCI論文,因此當大陸的博士生經由推薦來台念書時,台灣的教授就擔任指導的角色,指導博士生撰寫論文,幫忙檢查裡面的英文內容,除此之外,定期舉辦的兩岸學術研討會,一年由大陸官方的會計學會規劃,一年則是由專辦兩岸交流協會的政治大學統籌,由於鄭丁旺校長是台灣現代會計學的領導人,人脈廣,容易在企業或是政府部門得到贊助,舉辦學術性的交流,不虞財源支出。
在與大陸的學術交流過程中,雖然歷經文革的摧殘,以及黨化教育的控制,但是近幾年大陸也慢慢直起追趕,因為共產黨是由農村起家,所以對會計、帳務並不是那麼重視,可是後來改革開放,經濟朝向市場脈動,交易越來越自由,使得國家領導開始注重經濟的影響,將各省機關的主管送回學校重新學習相關知識,希望回到崗位時能達到更好的績效。
一九七六年大陸文革結束後,恢復了高考,高考就是高校的考試,等於台灣的大學聯考,三年過後,開始招收碩士班,「二○一二年研究生總數已達一百六十五萬人,較台灣全部大專校院總人數一百三十三萬(含研究生二十一萬人)還多」,提及大陸的學制,王國綱說大陸大學學生包括了學士、碩士和博士生,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現在已經成長到三千多所了,台灣也因為在民意代表的推波助瀾之下,廣設大學,已多達一百六十五所,現在很多學校因為少子化的因素,招不到學生,王國綱認為大陸五年過後,很可能會和台灣發生一樣的問題,高等學校無法招滿學生。
王國綱預測未來大陸位處中間的學校,會面臨招生的困難,因為技職體系與社會密切接軌,學生畢業後容易找到工作,而前段知名的學術體系大學,除了成立久遠、歷史悠久之外,學術地位高,名聲也非常好,同樣也是企業或是國家愛用的人才,所以不用擔心招不到學生,相反的,中間幾所程度普通、地處偏遠的大學,應該過不久就會合併或是關閉了。
在會計系的領域中,在王國綱的觀察,過去大陸的學生比起台灣學生,程度上差了一大截,因為當時大陸的資源比較不足,再加上他們的學者很多都未曾出國進修,與國外甚少有學術往來,學習的內容比較薄弱,根本沒有和別人競爭的機會。可是近幾年,兩岸學術來往密切,經濟發展日益成功的大陸,對教授非常禮遇,重金邀請台灣許多會計系教授過去講課、任教,而這些受邀的教授大多曾經出國念書、取得學位,學問都很不錯,所以在這樣的交流下,大陸慢慢發展起來了。
王國綱十分擔心,再過幾年,角色可能就會互換了,認真的大陸學生取得更多資源以後,程度上會急起直追台灣的學生,如果台灣的學生再不積極振作的話,馬上就會被大陸超越,進而取代。
台灣五所有名的會計系學校,政治大學、台灣大學、中正大學、東吳大學及淡江大學,雖然最早成立會計系是政大與東吳,但是開啟兩岸交流活動的卻是淡江,近五年政大才慢慢與大陸會計博士生有學術上的交流,而中正大學和東吳大學在會計系上的訓練頗有規劃,特別是中正大學將會計學系與電腦做結合,會計系不再單純只是一門學科,更能與科技實務接軌,相較之下出路更廣了,雖然如此,台灣只有五所公立的大學設立會計系博士班,分別是政大、台大、成功、台北大學和中正大學,這幾所學校的博士班非常難考取,考上之後畢業也不太容易。
提到淡江,王國綱感慨的表示,曾經有一屆會計系的博士班,因為教育政策改變的因素,博士班停止招生,使得那幾位博士班學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畢業,如今事隔多年,王國綱一直感到遺憾。
王國綱說,兩岸的學生求學的導向也不一樣,大陸的學生追求的是就業導向,希望趕快唸完書,馬上投入職場中,幫忙負擔家裡的經濟,所以即使是繼續深造讀到博士的學位,他們只要三年就能畢業了。
王國綱表示,過去大陸的會計系學生,一畢業就能獲得就業的保障,直接分發到機關任職,後來制度改變了,使得學生畢業後得重新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此外,大陸的政府官員以前因為社會動盪不安大多輟學,他們面臨現今重視學歷的時代,公家機關的官員大多重返校園深造,除了充實自己之外,也希望能取得一張學位證書。
相較於大陸,王國綱說,台灣的學生取得會計系博士的學歷需要六年的時間,希望讀出來能夠從事教職,深耕學術的導向,在這樣扎實的訓練之下,即便未來不想當教授,也能在職場上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不過,王國綱心中也有隱憂,他憶及過去在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交流時,覺得大陸學生比台灣學生還要用功,早上六點就可以在校園的角落裡,看到大學生們捧著書唸,而且在課業上遇到問題時,一定會問到懂為止,因為人口眾多的大陸,能考上大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好好努力的話,非常容易被別人取代,而且大多數的學生都很主動、也很有想法,能夠大方地展現自己,他認為台灣的學生要改變以往消極的讀書態度,不應該把教育資源當作是理所當然,在台灣有些人因為經濟因素,沒有辦法上學,所以更應好好珍惜念書的機會。
提及會計系未來的出路,王國綱不擔心會計系唸出來會找不到工作,因為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每年總是在全球各地積極徵才,希望能找到優秀的人才,待遇也非常好,可是同樣的必須先付出努力取得職位,而且進入這幾家事務所也要能吃苦耐勞,由於事務所的收入來源就是國家機關或是其他跨國、大中型企業的簽證及幫忙處理客戶的帳務等,這份工作需要非常的細心,很可能算錯一個數字,會造成極大的事端。此外,每年度的會計報表(1/1~12/31)五月份查簽將正式報表公布出來,很可能要時常加班,甚至工作時間、地點也很不固定,有可能還要出差,如果這些都能習慣,在各行各業中,會計工作算是一個很好的行業。
今年已經七十六歲的王國綱,退休之後,由於他有豐富的兩岸交流經驗,過去帶領大陸學者來台參訪時,一定會參觀政治大學,因為政大前校長鄭丁旺先生是全台第一位留美回來的會計博士,在這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王國綱熟悉大陸各省分,與大陸的學者關係也十分密切,長久以來奠定良好、深厚的基礎,經由政大前校長的邀請,現任「政大會計系李先庚會計文教基金會──兩岸學術交流促進會」的執行秘書,如果要舉辦任何學術活動,都是由王國綱協同聯繫,因為過去交流時期,留下許多聯絡方式,所以他現在的時間,大多是參與交流活動。
王國綱從事室內設計師的太太,現在仍在工作,只有每個禮拜五有空,非常有愛心的她,二十年來都到忠孝醫院擔任義工,當天工作結束以後,再由王國綱開車載她回家,夫婦鶼鰈情深,生活多采多姿。
在這次專訪中,看到一位長者的活力,王國綱對喜愛的事物不僅下了很多功夫,即使是自掏腰包也毫不吝惜。好客的老師,每次接待大陸的學者和博士生時都會請他們吃飯,也都記得每一個人的名字,與老中青三代關係都很好,所謂「老」指的是前輩或是同齡學者,「中」則是年紀較小的學者,而「青」指的是博士生,彼此相處模式就好像家人一樣。
其實開啟兩岸會計學術的交流,王國綱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因為過去身為淡江一份子的他,希望對學校能有些貢獻,所以他時常說:「淡江是我的基礎,政大是我發揮的平臺,如果沒有淡江,也不會有現今的兩岸會計學術的交流。」
面臨現今世界急遽的變化和競爭壓力,他從交流的過程中,內心有了很深的體會,所以身為淡江學長的他,希望給學弟妹一些建議,在求學時期除了顧好課業之外,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態度,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積極負責,並且努力培養自己的實力,不要浪費四年學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建立好自己的人脈網絡,凡事與人為善、不要結怨,多善待別人一分,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在兩次訪談當中,和王國綱老師相談甚歡,親切的他似乎還把我當成他的孫女,得知我明年即將畢業,除了問我將來想做什麼之外,還鼓勵我畢業之後繼續進修,找到工作之後,晚上再去念一個在職進修專班,因為他認為在現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如果沒有持續學習的話,很快會被一堆人淹沒,社會是現實的,唯有準備好才不會被淘汰。
就是因為他堅韌的個性,加上凡事都不會怨天尤人,「也許上天不會給我機會,但我自己去創造機會。」從小到現在,王國綱從事三個不同的行業時,都能盡力做到最好,第一份是在海軍造船廠修理雷達,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他仍然盡忠職守、努力學習,甚至成為當時修理雷達最好的技工。求學期間,由於表現十分優異,所以畢業之後取得第二份工作,由助教升到講師,過沒多久只當上副教授,任教期間致力於兩岸學術交流的活動,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退休以後,甚至還取得第三份工作,受邀擔任政大兩岸交流的負責人,一路上跌跌撞撞之後,才有現今的成就,一切不是偶然,是經過他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所致。
◆圖:王國綱教授在「台灣銀行漢口分行」前。該分行是1915年台灣銀行在武漢長江碼頭邊設立,目前已為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優秀歷史建築」。
◆圖:身穿防護衣的王國綱教授與妻子到四川雅安熊貓基地抱熊貓的照片。
◆圖:安徽財經大學王建剛副校長(中)率該校會計學院盛明泉院長(左四)等教授,訪中山大學財管系陳妙齡主任(右四)合影,最右方為王國綱教授。
◆圖:王國綱教授(第四排右五)與海峽兩岸的會計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