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資深校友口述人生傳記-李南賢 學長
專訪-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資深校友口述人生傳記─李南賢學長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國共內戰,漫天烽火,李南賢的家鄉到處槍聲,不知何處是兒家?國軍部隊轉進到廣東潮州,當時的李南賢還是一個初識字,也不懂國語的農村孩童,只會講家鄉話,更不懂什麼叫做入營從軍?
他回憶起那天:「還來不及跟家裡留下一句話,毫無預警地就隨著堂叔叔離開了家鄉,一路輾轉上了船,先到金門登岸,再來到台灣。沒想到,這一離家就是六十多年。」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廿一日深夜,承蒙「袍澤」把他抱下船,踏上金門的土地。那時金門古崗正值戰爭,即古寧頭大戰,打著打著部隊裡的人都散了,年幼的李南賢蹲在墓碑後面,也不知道躲了多久,突然衝出一名共軍,原本打算拿刺刀刺死他,但旁邊的一位軍官出言制止,「是一個小孩,不要殺他?」,幸運的就此保住了他的一條小命。
同年十月廿五日金門全島戰爭結束,也就是今日大家所熟知的「金門古寧頭大捷」,時至今日,他非常感謝那位不知名的軍官,是他的救命恩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感激地說道。
談起他的求學路,極為坎坷。金門古寧頭大戰告捷之後,隨即被編入陸軍第十八軍人力輸送營第二連第一排。在那個部隊,以他的年紀最小,連槍都比他高,所以他只能負責坐在營房門口看門。就在編入軍隊沒多久之後,他遇到了這一生最重要的貴人──杜穎傑先生。
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當時,有一天,李南賢患了一場重病,高燒不退,情況很差,鄰近駐防部隊的排長杜穎傑來探望他,難過地說:「假如這孩子就這樣死掉,對不起他的父母」,還說:「我決定要幫助這孩子」。杜穎傑是青年軍,據說是安徽大學沒畢業就從軍。
民國三十八年,以一個出身農家子弟,連基本的國語都聽不懂。年幼的「學兵」想要讀書,卻苦無學習環境,尤其部隊戍守金門外島,在物質方面極為缺乏,所幸天無絕人之路,上蒼憐憫,幸運遇到杜穎傑,改變了他的一生。
杜穎傑決心施展教育方法,他精心設計以「沙盤代紙,樹枝代筆」,就在上面要臨摩學習寫國字、作數學題。
就這樣,杜穎傑利用公餘的時間一字一字地教,從最簡單的「人」字學起,回想起;「當時杜老師要求早上教的晚上要考,學會了才有飯吃。當下覺得好委屈,但後來實在很感謝。」
雖然學習環境極為簡陋,但卻啟發了他對讀書高度的興趣,有時出差駕駛軍車,遇到休息即把握時間背書,利用軍車玻璃霧氣練習寫字,就這樣培養出「隨處都是教室」的學習態度,也因此奠定了日後學業的重要基礎。
每當提起兒時的這段際遇,他雖然臉上總是露出無奈,但樂觀進取的他卻時常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人生,說不定沒有這些險惡的經歷,就不會成就今日的我。」
回憶:時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胡 璉將軍編了一本識字手冊:「人,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民國,我愛中國國軍……」,這就是當時的教科書,也成了他的啟蒙教育。之後,先總統 蔣公疼愛軍中袍澤之德意,飭令在軍中設置隨營補習教育,增加了許多讀書的管道與機會,舉凡政府辦理之資格考試均可以報名考試。
後來部隊從金門移防台灣,隨即奉命到高雄鳳山報到,原來是政府要成立「幼年兵總隊」,年幼的他,就成為第一代的「娃娃兵」。不過這個決策實施時間很短,拍完大頭照不久,「娃娃兵」也就解散了。
此時又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命中的貴人──杜穎傑又適時的出現,得知幼年兵總隊解散後,立即南下把他接回原來的部隊。杜穎傑下定決心告訴說,「你學的很快,一定要讓你學個樣子出來」。
當時政府部隊剛從大陸來台,政策展開「兵工建設」,他年紀還小,所以依舊看守營門,部隊裡的小兵、繼續唸書學習。
民國五十年代,要讀書還得要有學力考試及格的證明書,即「學力檢定」。談到學力檢定過程,歷經苦讀,完全靠自修,而部隊是不定期移防駐守,很難有固定的教學,適當的課本,學習機會可謂少之又少。完全依靠著「毅力與決心」。
在親身記憶中,部隊移防,進駐新的營地後,隨即尋找當地正規學校。先行探視瞭解學校教室課表,內容中有些課目必須要有專業老師上課講解,才有可能學得,所以他全部的求學過程,有以下四項特色:
第一個特色是「就讀的學校最多」:他總笑稱,他求學的這一路有三多,就是「校名多」、「校長多」、「老師多」,涵蓋的範圍從北部的宜蘭、中部的台中、到南部潮州中學在內,很可能是國內少有的情況。
因為部隊所到之處,都是他必須自行尋找學校聽課的地方,因為他年幼個子小,總是身著不合身的大件軍服,主動地坐在教室的最後方,但通常在第一節的下課時候,授課老師便會朝他走來並質問:「你來幹什麼?不要影響教室上課!請你出去。」,儘管十分無情,但一股潛在的求知慾, 讓他一再隱忍,而這些話逐漸習以為常。
第二項特色是:「念了那麼多間學校,卻全是沒有學籍。」
第三項特色是:部隊的作息是晚上十時熄燈就寢,他則是夾著書本到路燈下、廁所邊,利用昏暗的燈光下啃書,有如晉朝的孫康映雪讀書、西漢的匡衡鑿壁借光,苦讀之精神,令人動容。對於學習總是不放棄,把握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他堅信:「學海無涯,成功是留給努力的人。」
第四項特色為: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學力證明,均憑檢定考試及格。
憑著一股強烈的上進心,苦學自修,舉凡政府的資格考就報名應試,經「教育部青年復學就業委員會」舉辦考試,成績及格,核發(發限升學使用)的「高中同等學力證明書」。
民國四十五年,已擁有高中級同等學力證明書,可以報考大學或軍校。但讀書要錢,生活也要錢,當時毫無經濟能力的他,只能選擇報考軍校,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成為政工幹部學校(現稱政戰學校)第七期正式生。
民國四十八年從軍校畢業後,奉令被派到當時在台中清泉崗,蔣緯國將軍擔任裝甲兵司令。在裝甲兵部隊服役之際。民國五十二年間,有一天行軍時看見電線桿上貼滿了「免試讀大學」的廣告字條,他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如果能讀大學就好極了!對長輩、對自己的這一生都有個交代。」更何況在民國五十年代「大學」畢業是社會人人稱羨的頂尖學歷。
「讀大學」的念頭從此一直在他的腦際盤旋,終於取得相關的資訊,於是就到當時台中市的逢甲工商學院,登記成為選讀生,這也是沒有學籍,只是修讀學分。
當時政府為了提高人力素質及促進全民學習風氣,並彌補大學聯考落榜青年就學機會,開闢求學大門。但想上大學,仍然是一道窄門,無論日間部或夜間部皆須參加入學考試,而且錄取率非常低,幾乎不到百分之十,因此考不上的比比皆是,所以才有開放「選讀生」的補救制度。就是第一年學業成績及格了,可以取得學分,但沒有學籍,第二年可以參加入學考試,一旦入學考試成績達到錄取標準,即承認前一年取得的學分。就這樣,他踏上了大學之路。
民國五十三年七月,得知台灣中部夜間部聯合招生,便興高采烈地前往報名參加入學考試,他謙虛的表示,「我以自學檢定及格的學力,與正規高中畢業生競爭,實在有些自不量力」,但多年來的自修,他自忖在國文、英文二科有希望拿高分,對於數學、史地及三民主義也相當有信心。他就憑著這種自信,參加考試。
台灣中部一千七百五十人應考競爭下,錄取九十名。李南賢說,他「僥倖」上榜,而且排名在中前段,讓他內心高興不已,他慶幸自己能夠經過一番苦學,憑著實力考進大學,他說,「雖然是靠著自學檢定考試及格學力證明,但仍舊通過大學入學嚴格的入學考試,成為有學籍,畢業後可獲得學士學位,我的努力苦讀自修獲得實力檢驗,真是值得自我安慰,高興的成就感。」
不過,事情並未就此一帆風順,身為現職軍人,挑戰著民國50年代軍人的任務是「加強戰備」為目標。當時職業軍官不准營外讀書,晚間部隊要晚點名,規定連級軍官都要到,所以沒有軍方的同意函,教育部就不會核准學籍,頂多只能拿到學分證明,遑論學位證書。
當年夜間部明定是五年學制,直到大學四年級,軍方、內政、教育三方會議取得共識,同意由權責單位核准優秀軍官就讀大學同意函,終於等到成為有學籍的人。李南賢說:衷心感謝政府照顧袍澤愛民的德政。
他說:「在繳學費過程當中、也有難處,他特別衷心感謝學校師長,提供他在校工讀機會,為校方刻鋼版、寫蠟紙一張新台幣二十元,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籌措自己的學費。
談起當年就讀逢甲工商學院夜間部時,還有一段辛酸的回憶。沒有錢乘公路局班車,承知友李正三先生贈送乙台單車,他每天騎單車來回學校與軍營,每次深夜回程都要路過台中市西屯區港尾里的大塊墓地。李南賢查閱他的日記,記載著「在民國五十三年五月十二日,騎車來到墓地時,忽然大雨傾盆,四處無人,亦沒有可以避雨的地方,此時的我,騎車累且汗流浹背。全身被大雨淋得濕透,無奈暫在墓園前坐下來休息,驟然閃電、打雷,雨勢猛且雨點大而降打到身上有點痛,心中本能性的發聲感嘆說:『墓地內睡了這麼多英靈,你們真的有靈,要助我完成逢甲學院的學業。』咽喉哽咽、眼角淚濕,毅力堅定,為了讀書,再苦也要撐下去,絕對不可以中途氣餒。平時約二小時可以回到部隊的,但當天回到部隊已是次日零時十五分了,全身濕透並疲憊不堪,肚子餓得很難受,營區福利社早已關門休息,想買也沒得買,無奈到浴室水龍頭喝了幾口生水充飢,洗滌後即就寢。」頓時他想起有位文學家朱炎博士曾說:「餓是今生最深的記憶。」所以餓對李南賢而言,那一夜也是一生記憶裡最深刻的一夜。
後來因為軍令調職,參加轉學考試至淡江文理學院繼續進修。先後陸續取得淡江文理學院夜間部工商管理學系商學士、政戰學校法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美國明尼蘇達州Metropolitan大學管理碩士,以及美國加州Armstrong大學商管博士學位;接著又在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法制班結業,並通過考試院高考,取得會計師執業證照。
就讀淡江文理學院期間,當時的校長張建邦博士、夜間部主任戚長誠先生都曾當面鼓勵李南賢,「青年人奮發向上,想法要穩健、內心要快樂,前途一定是光明亮麗。」在校期間獲頒「瀛玖特別獎學金」,讓他相當欣喜,也感念淡江師長對他的照顧。
民國五十七年,在長輩介紹下娶得賢妻,育有一女和雙胞胎兒子。兩位兒子都是博士,長子粵堅為物理博士(高科技奈米材料)、次子粵強為商學博士。憶起結婚初期,軍中的待遇微薄,持家不易,講起這段往事,李南賢不禁辛酸悲從中來,結婚的第一個月還靠向鄰居借米才得以度日,養家的壓力讓他萌生了決心退伍。
婚後妻子跟著他過苦日子,卻沒有一句怨言,讓他在外奔波打拚時無後顧之憂,至今想起仍讓他相當不捨,也流露出真誠疼愛妻子的感性,深愛地訴說著他對妻子的感謝之意。
雖然民國五十九年軍中長官強力慰留,他仍堅持退伍。進入社會,對他而言,養家雖然辛苦,但他始終秉持著「恩愛夫妻一條心,糞土也能變黃金」的信念,即使生活再苦,堅定信心咬緊牙根支撐了過去。退伍不久,因為熱心服務退伍袍澤、榮獲輔導會頒發「榮民模範」紀念乙座。
退伍初期在美商貿易公司,負責越南政府來台採購軍用物資的工作,因為語言溝通方便,所以為公司賺進高額利益,也享有高薪,但燈紅酒綠的應酬生活讓李南賢很難適應,也讓他開始反省自己千辛萬苦的求學路所為何來?
約一個月之後,接到時任中國青年救國團總團部主任 蔣經國先生的手令,要他至台中市救國團擔任青年服務工作,便毅然決然地辭去高薪工作,轉進校園,為國作育英才。在青年救國團裡,他承辦青年獎助學金,因為淡江對他的幫助讓他念茲在茲,舉凡大學的優秀學生申請,總會優先辦理轉發給優秀的學生計208名。
工作雖然忙碌,養家辛苦,但讀書這件事而言卻已成為習慣。因此,在公忙之餘,不斷地參加國家公職等特種考試,曾考過普通行政、稅務行政、教育行政等類科考試及格。每次考試他的名字都在榜單中,成了公職體系裡有名的考生。
民國七十五年,奉教育部審定的『教授資格』之後,便開始在大學執起教鞭。秉持著杜穎傑老師的教誨,他不論在哪個領域,做哪件事都會認真去做,也把杜穎傑老師無私的精神,同樣回饋給自己的學生。
出了公門,從事教職的他,成為各校敦聘教師。首先到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北大學擔任教職,教授企業管理學、會計學等,他認真講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並視學生如子女,與學生的感情融洽。僅從中國文化大學,教學研究中心發表之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教學意見調查、綜合結論學生在書面寫著意見上說;『感謝老師對我們這一群莘莘學子的愛護與照顧,能在學生生涯遇到這樣的恩師,真的要感謝上天,李南賢老師的用心是我遇過所有老師裡面,最觸人心弦的!感恩、感恩、再感恩!』。
民國89年榮獲國科會年度指導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創作獎「指導有方」獎牌。李南賢的國內外論文125篇。民國101年(2012)李南賢他的專業著作「企業管理」榮獲僑聯總會、文教基金會著作獎、頒贈獎狀、獎章、獎金之獎勵。
從民國86年起,轉到中部霧峰的朝陽科技大學、臺北地區的東南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專任教授,並曾經兼任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與研究所所長、管理學院籌設中心主任等職。
李老師因為自己的求學路波折叢生,所以執起教鞭的他身體力行做回饋,他告訴學生,若是家裡經濟困難,繳不起學費、買不起教科書的,他都願意伸出手相助,幫學生發起募款,教科書免費送等,他經常勉勵這些學生,「幫助你們的困境是我的心意,但盼望同學們要好好唸書」,因為外在的支持是短暫的,他認為「人在困境時,應該要發揮人的本能,尋找解決生存的正常管道」。
長久以來,他已長期資助許多學子,讓這些孩子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心讀書,所幸這些年,他的愛心也獲得自己好友的熱情支持,每年定期捐助,幫助更多學子一圓讀書夢。
李南賢心存感恩說「一日淡江人,心中有淡江」,在這期間,凡是淡江大學畢業的校友要到他服務的學校擔任教職,便會擇優聘請他們到他的系、所上擔任教職,他們也認真負責,表現相當優秀,讓李老師覺得很有顏面、很滿意!
近年來,李老師也到中國大陸 汕頭大學華商學研究所,經貿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及2012年接受揭陽技術學院客座教授、並兼任高級教育行政職。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句十分普通的鼓勵人上進的話,是要能終身奉行,並不容易,但這句話用在李南賢,真是最適合了。
民國七十五年,那個時候李老師已經是不惑之年了,在他取得教育部審定的教授資格之後,為了要再取得「專門職業」資格,他重返校園當起學生,考進空中商專的會計科,畢業後,又再次投身國家考試,取得會計師專業執照。這在一般人已經不容易了,在這種年紀還想去讀書,讀完了,取得學位了,幾乎就等於「達成任務」,他不但讀完全部的學程畢業,而且還參加國家考試,通過國家的檢驗,真的值得後輩們學習的好榜樣。
他笑說,「這是學生慫恿我去考的呢!」。 由於讀空專的時候,已是大學及研究所的教授,論學歷、資歷,可與老師平起平坐,論年紀,當然也長於教他的老師,也難怪老師一度誤把他當督學看,同班同學也都稱他李伯伯,甚至還有課堂上的老師曾經是他研究所的學生呢!所以李南賢在空專三年的學生生活,發生不少年紀、身分錯置的許多趣事。讀空專畢業成績優異、榮獲 中華電視公司教學部頒發獎狀、獎金。
在業界,他也一樣表現出色,曾擔任華國大飯店董事、恆耀綜合顧問股份限公司首席主任顧問、廣東南海市南鑫企業管理師、三櫻國際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師、東鑫龍營造公司財務管理顧問、欣悅騰有限公司財務管顧問、廣隆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兼所長等職。
在職場上,一向謙虛、認真、負責的他總是以「對上以尊、對下以慈、對事以真、對友以忠」自勉,並以身作則,公私分明,公職已做到簡任高級文官。並榮獲政府頒發、三等服務獎章,及二等服務獎章。但這個社會就是有少數人,見能力強而且勤奮工作的人,晉升又快,也不免有人妒忌,甚至被不實的傳聞中傷。幸好李南賢沒有被這些意外的插曲打敗。他反而以「成功時低調行事,挫折時深思努力」惕厲自己,並力爭上游,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許多亮點。他的行事風格、處世態度,大大的超出凡夫俗子,令瞭解他的人敬佩不已!
雖然年紀大了,但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他始終認為應該要做更多的事情以回饋社會。平時,除了參與學術性的社團做研究、發表論文之外,也加入了公益性的社團,熱心於服務社會,除了經常至社區大學義務教學之外,他經常率領學生前往老人安養院幫助老人們清理環境、洗滌、擦拭、餵食等,並致送慰問金,也曾代表淡江校友會慰問老人院,如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這些單位也都是發出公文感謝、並致贈感謝狀。
李老師說:「對於公益事業,在我有生之會繼續這樣做下去,為社會公益奉獻心力。」
一般人實在很難想像,一位從小就孤苦無依、一生都在與環境搏鬥,在苦學、苦幹、實幹,完全憑自己的實力,好不容易在艱困的社會裡站穩腳步之後,雖然他得不到什麼「大富大貴」的地步,以他的年紀,他大可悠閒的度日,但他沒有,反而更積極的投入公益活動,難得的是他不僅自己投入,更運用他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參與。
從資料顯示,李南賢原出生地是馬來西亞,祖籍是廣東省揭陽人。也致力於服務馬來西亞的僑生,他總是積極地為這些僑生向臺北市各種同鄉會、全省潮州同鄉會等爭取獎學金的名額。而在一次於吉隆坡的專題演講後,與許多留學臺灣的淡江大學校友座談,他們心中也都相當感念母校對他們的幫助。
李老師快樂地說,「我以身為淡江大學的校友為榮」。奉勸學弟、學妹們在學校時「要把握在校黃金歲月、專心學習」是我對學弟、學妹的盼望與祝福,他也提供了他的座右銘供學弟、學妹參考;「第一要為祖先爭氣,第二要為自己爭氣,第三要為家庭爭氣,第四要為學校爭氣,第五要為國家爭氣。」這樣才是淡江大學校友菁英。
問及李老師的夢想為何?他說早在部隊行軍至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時,他便默默地在心中,定下了以後一定要到這所學校當教授的決心。當時的他是年幼的學兵,想要當一個大學教授,在別人的眼光看來,簡直是「癡人說夢話」,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但對李老師則不然。他的升等教授、就是淡江大學送審的,因此他的這個心願,是促成他默默的、不斷的向上攀爬的原動力。此外,他也盼望著能從事公職、教職,以及向社會做公益,如今,這些他都一步一步地實現了。
雖然李老師從小孤苦無依,很早就進入軍中生活,因此他認為父母親的身教重於一切,他也經常介紹成功名人的奮鬥史教育他的孩子,如清朝的曾國藩。例舉近代偉人、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民國六十年代的台大教授朱炎博士,他告訴他的孩子們:「天地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唯有努力才有快樂收穫。」
擁有商管專業的李老師亦相當注重孩子們的待人接物之道,他經常教導他們如何理財觀念!他的三個孩子個個都相當爭氣,擁有很好的學歷和事業,讓李老師夫婦相當安慰。
李老師對子女的家教是愛的教育,他要求孩子必須要有崇高的「品德」修養,遵守「倫理」、待人「誠懇」、行事「低調」,以及「孝順」父母和長輩。李老師在兒女小時候便以傳統儒家孔子思想去教育他們,在倫理教育上更是尊行古禮,在現今二十一世紀中,很少有家庭在祭拜祖先時以「磕頭」表示對列祖列宗的尊敬,但在李老師的家裡,不分輩份,在祭祖時全部都是以磕頭祭拜,就連過年領受壓歲錢時,他的兒女和孫子、孫女都是以磕頭表示對長輩的敬重。
每年三大節慶──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李老師的孩子們都會準備得很好,不必長輩擔心。李老師說:「我們家庭是小康之家,但家庭氣氛卻很溫馨。」雖然李老師在家是個事事關心的父親,古禮要尊行,對待子女一切民主化,家庭倫理相處猶如知心朋友坦誠相待,所以他的子女在家裡和他相處相當親密,見面時孩子們總會和他上演「親親」、「抱抱」的戲碼,真正是個溫馨、甜蜜的家庭。
很有趣的是李老師也道出他們家特有的傳統,每年過年時,會把將近一個月的薪水拿去銀行換成零錢銅板,在吃完團圓飯後,他會將換來的零錢拋向空中,讓孩子們去撿,不論是已成為人父人母的兒子、女兒,或是就讀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的孫子,各個都玩得不亦樂乎,三代同堂、享受天倫之樂的畫面,讓街坊鄰居好羨慕。
李老師對他的子女感到著實光宗耀祖,長子與次子都讀到博士學位,且在各自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他也相當肯定孩子們的成就。三個兒女從小就養成自動自發念書的好習慣,心中甚為安慰。
平時要求孩子們,自己也以身作則,「節儉、樸實、珍惜資源」,他認為,每個人都要珍惜社會資源,不可以浪費一點一滴前人留下的資源。
影響李老師一生最重要的人,就是時任逢甲大學的校長廖英鳴博士,在他就讀逢甲工商學院時就時常鼓勵他,且拜讀廖校長所著的《齊家之道》一書受了影響,當遭遇到挫折時,他總會仔細閱讀,也經常讀一讀便想起 廖英鳴恩師對他的鼓勵,真誠的流露出感恩,並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幫助別人、回饋社會。」
李教授在學校是個「上課認真,下課溫和」的老師,在學校也遇到不少家境清寒的學生,李教授覺得他責無旁貸。他回憶,初到中國文化大學教書的前三年很少拿薪水回家,依靠兒女過生活。曾經有個學生、父親發生意外事故,母親因承受不了打擊而中風,下面還有兩個弟妹。某日,這位學生哭著來找李老師,他立即決定要幫助他度過難關,請求大家幫助。讓這位學生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這樣的舉動令人動容,而類似的事情,也不勝枚舉。
李老師熱心公益,且不求回報,他說:「我做公益不為什麼,只為感念上一代給我的一切,而我也希望能傳承這份精神給下一代,希望凡受過幫助的人,深盼他們有朝一日事業成功時,也能將這份愛延續下去,讓愛心傳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李老師除了社會服務外,本身也參加了許多社團並擔任要職,例如:世界廣東同鄉總會副會長、台北市廣東同鄉會理事兼廣東文獻社務委員,廣東汕頭台港澳經濟研究會榮譽會長,僑聯總會理事,台中市潮州同鄉會永久榮譽理事長,中華民國多國籍企業研究學會理事,台北市惠州同鄉會 榮譽會長、海南省同鄉會顧問、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終身會員,中華民國管理科學會永久會員。而平時也會偕同愛妻一同出席社團舉辦的公益活動。
李老師疼愛妻子持家的辛苦,適時安排夫婦出遊,無論是國內或國外,李老師都希望帶著妻子四處旅遊,看看世界。他說:「在我們家,簡單、平凡就是幸褔。常常會陪著妻子一起聽她喜愛的音樂,然後一起翻閱趣譚、笑話專書,兩人笑得不亦樂乎,極富活力的笑聲總是散發整個家庭,然後再各自忙於份內工作或看DVD,生活真好愜意啊!
綜觀這次的訪問李南賢老師:他自幼在軍中成長、努力工作榮獲國軍景風獎章,在大學求學過程先後榮獲逢甲大學優秀學生、政戰學校傑出校友獎狀。退伍後則是在鄉為良民、熱心為袍澤和眷屬服務榮獲輔導會頒贈「榮民模範」紀念牌。就任公職榮獲服務獎章。到校園作育英才榮獲行政院國科會於民國89年度指導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創作獎「指導有方」獎牌。榮獲朝陽科技大學「優良教師」、中國文化大學當選『傑出教師』獎狀、獎金。東南科技大學頒授九張「感謝狀」及「功在東南」紀念乙座。上課時認真講授專業。下課或休息時與學生互動、視學生猶如自己子女、大家在教室喜樂歡笑。所以博得教學意見調查、綜合結論學生在意見書上說;「感謝老師對我們這一群莘莘學子的愛護與照顧,能在學生生涯遇到這樣的恩師,真的要感謝上天,李南賢老師的用心是我遇過所有老師裡面,最觸人心弦的!感恩、感恩、再感恩!」。同時也讓李老師回憶起五十年前的往事,那些坎坷的環境著實銘誌胸中,那時候的他為了實現理想、展顯抱負,不畏外在困境,堅強著走過每一個關卡, 常言道:「先苦後甘」,李老師從早年的一無所有,到現在溫馨的家庭,李老師說:「現在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已經是心滿意足了。」他的人生時時恪遵 廖英鳴恩師的勉勵語;「先苦後樂、不苦不樂、少苦少樂、大苦大樂」的至理名言。
而現在的他每天作運動、快樂陪老伴散步及休閒漫遊,他說,「我從來沒想過要退休。」他喜歡工作並滿意現在的生活,如果有機會,他希望帶著老伴出國旅遊,見識世界並宣慰海內外的淡江大學校友,亦想把自己一生的奮鬥經過作條理整理,和學長們分享,提供給有同好的人參考。訪問至此,李南賢教授總是念茲在茲感恩的一言一行,讓眾人聽了深致敬佩。 #
◆圖:民國45初到台灣的第一張個人照
◆淡江文理學院(現淡江大學)學士畢業照
◆圖:李南賢在國際會議上擔任引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