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資深校友口述人生傳記-王炳龍 學長
第一次和王炳龍學長相見,是在百貨公司的頂樓,感覺形單影隻。他開玩笑說他是獨居老人,在尚未採訪前我還當真,以為家人都離開他了,後來才知道,原來家人都不在台灣,因為工作的關係選擇留在國外。但這正是學長幽默的一面,也讓我能夠在正式懇談之前,就認識到王炳龍學長真實的個性,那個努力面對人生,卻始終掛著笑容,幽默以對的古意人!
實際採訪王炳龍學長後,發現到其實他在學界的付出極大,他從事教職工作長達三十多年,學生人數眾多,甚至還出現過前任立委、地檢署檢察長、銀行經理及國稅局局長,多名會計師及政經名流。不過提及學生,學長深深感嘆現今師生情感淡薄,學生下課即回家,彼此沒有太多的互動及來往,畢業後也都不再聯繫,不像過去師生的關係很好,大家都會彼此互相關心!
王炳龍學長自認是一位個性梗直、是非善惡分明清楚的人,他會先理智的分析狀況,如果自己有錯,就算要下跪道歉也在所不辭,相對的,他也會用相同的方式要求自己的朋友,就算撕破臉跑法院也不嫌麻煩。除了個性直率外,他也是一個樂觀。他承認自己的反應很快,但不是狡滑的人,只是喜歡尋求快樂,也習慣運用自己反應快的特點在團體中發揮幽默使氣氛輕鬆,然而這樣的樂觀及幽默,他自己認為,是來自於自己的家庭環境!
來自父親的幽默感
在南投出生的王炳龍學長,父親是一位自耕農,也因此從父親身上傳承了知足常樂的個性。他記憶中的父親常常利用閒暇之餘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一些類似孔融讓梨的傳統故事,因為敘述的方式貼近孩子,且生動幽默,使得他印象深刻,影響他日後的教學方式。他說,雖然父親的學歷不高,除了當時流行的私塾之外,沒有進入正式的體制接受教育,即使如此,父親在教育他們時,仍不忘使用小孩能接受的方式來吸收這些流傳千年的智慧故事。父親的樂觀天性也深深的影響到王炳龍學長及他的弟弟。
學長任教職工作時,對待學生也使用相同態度,雖然他是非善惡分明,但當他發現同學做錯事而羞愧時,也會生出悲憫之心,進而發揮幽默感化解尷尬。例如一次中興大學教書時,一名女學生因遲到而低頭進教室,王炳龍學長便靜候學生坐定抬頭後,只對她說一句話:「妳剛才走路很好看」,便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也使得學生不會因此感到愧疚。
也正因為幽默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氣氛,使得學生不會在課堂上睡著。甚至連考前都不忘開個玩笑,紓解學生考試的壓力,如此對學生重視的態度,使得他得以在學界縱橫長達三十多年之久。
認真執教
他教過的大專院校超過六所以上,於國立中興大學、台北大學(時為中興法商學院)、逢甲大學、靜宜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時為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僑光科技大學(時為僑光技術學院)、嶺東科技大學等知名大學執過教鞭。
認真教學的王炳龍學長為了教學不遲到,一次因遇到火災導致塞車,差點遲到的學長一路騎摩托車到校內,便跑入教室,即使犯錯違反學校不可騎車的規定,也不能讓學生等,這就是王炳龍學長的教學精神。而對待教學如此認真不苟的他,其實在大學已經有超過三十年的教學經驗。老師這個職業,起源於南投國小老師做起,教到中學後,離開教職去考公職,進入國稅局稅捐處待了快二十年,而在擔任公職人員期間,因為不放棄升學,一路從淡江大學國際貿易系夜間部讀到政治大學的財政研究所,而民國64年研究所畢業後,也開啟了他長達三十多年的大學教授生涯。
最早接觸教職,是在王炳龍學長當完兵後,當時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先考取小學教師資格後,至南投小學教書,接著又考取中學教師至中部教書,而當初會想繼續升學,其實是因為在草屯商職教書時,學生當面說他沒有大學學歷就回來教高中,自己也覺得心虛。而在高中任教一年後,於民國五十年考上特考,由於成績斐然,得以分發到台北的稅捐處(今國稅局稅捐稽徵處)工作,於是王炳龍學長暫時離開教職,甚至推卻台中高職的教學機會!而在稅捐處工作一陣子後,不放棄升學,便決定參加夜大聯招,於當年順利考取淡江國際貿易系。
大學畢業後,由於經濟壓力,考取國立政治大學的研究所,並獲得國稅局的學費補助。而研究所畢業後的他,剛好遇到教育部針對教師學歷的評鑑,於是許多學校為了讓自己評鑑通過,紛紛來聘王炳龍學長到校任教,也在如此的機緣下,開始兼任多所學校的教職工作,甚至最多一次兼任六所學校,其辛苦令常人難以想像。在他的印象中,當時一班五十人,一年五六百個同學畢業,於是這三十年間他教過1萬5千名以上的學生,影響人數眾多!
稅務專業
工作領域專精於財政及稅務方面,除了碩士論文以都市建設之財源問題作為研究主題外,王炳龍學長於75年出版其大作-稅務審計,甚至銷售數萬冊,也使其符合國家甲等考試之資格,之後更順利成為經濟部的顧問,更有幸在兩岸開放初期獲得到中國考查的機會!
在中國,有句諺語這麼說:「筷子一提,什麼都沒問題;杯子一放,說了全忘」,諷刺的其實是中國的紅包文化。王炳龍學長提及早期中國為「人治」,需要巴結縣長及地方黨部,紅包文化非常嚴重。而長期關注中國的學長,幾乎每年都會到中國一次,他最早於民國76年時,參與經濟部去中國考查投資環境的組團。那年也是開放國人赴中國探親的第一年,他提及當時北京及廈門的機場還很落後,北京路上甚至還有馬車,不過也由於是開放初期,當時兩岸仍處敵對狀態,但中國人民對台灣人卻是非常友善,到處都在歡迎台灣人。
當時的開放政策主要是鄧小平在南巡之後所主張的,那個時代連海基會跟海協會都尚未發展出來,於是除了投資者外,隨行的以及接待的多為大學的教授。而第一次到中國的一行人,對中國的印象是不好的,飛機嚴重誤點,他提起當時的回憶,「早上八點的飛機一直延誤到晚上八點才起飛」,而機場也沒有提供飲食的服務,只要便當出現就會一搶而空,轉機到了北京甚至只有三間五星級飯店,非中國人也不能使用人民幣,而要使用外匯券。這種種的一切都證明了當時投資環境的落後,但也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得學長一行人向政府建議西進,當時的中國人力便宜,請一個台灣員工可以請十多位中國員工。於是開始發展出「個體戶」的時代,台商開始獨自去中國創業,也開始改變了中國城市的樣貌。
不過發展至中期,台商開始感受到不友善,被當成肥羊看待,失蹤的失蹤,甚至被綁架傷害的也不在少數,台商只要單獨出門都會有危機。這種情形在海基會及海協會的成立後開始改善,甚至到了習近平時代更是少之又少。
事實上,中國發展到近期已經和王炳龍學長第一次去的中國有很大的差異,除了都市發展快速及交通便利外,最重要的改變莫過於中國的產業發展開始脫離人力密集的時代,工資開始一飛沖天,於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工業就得選擇另覓良地,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台商們,他們被迫轉探東南亞另創天地。王炳龍認為,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開始提升,正是台商回國發展的好時機,台商應該要把中國從「生產地」的概念提升為「目標市場」,以「Made in Taiwan」作為產地更利於銷售,然而回到台灣生產的台商,同樣要面對昂貴的人力成本,這點王炳龍學長則是認為工廠的自動化程度要加快,以創新生產技術取得新的優勢,他認為唯有技術才能取代對人力密集的依賴,否則台商永遠都只能像游牧民族一樣,逐水草而居,被迫前往更落後的國家投資!
他認為台灣的經濟成就是來自於當時具有遠見的政府官員,立法執行獎勵投資條例,以財政手段作為經濟的發展,藉由免稅協助企業擴廠快速,接著利用產業升級條例鼓勵功能性產業,使得台灣產業仍能維持一定的優勢。
而回到稅務環境的比較,中國和台灣早期稅務制度最大的差異,在於中國自1950年開始課房產稅,也就是房屋和土地一起課稅,這樣的稅制主要是參考日本及新加坡,事實上也在於協助控制經濟,而這種稅制的困難在於土地價格會漲,但房子卻因為使用而折舊,於是這種稅制隨後於1984年區分為房屋及地產稅,主要的課稅問題除了王炳龍學長所提之外,都市土地為國有也是被迫分開的主要原因。這樣的改革也是為了因應市場經濟,然而台灣目前卻可能將房產稅視為未來稅務改革的考量之一。
台灣目前在稅制上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遺產稅率遠比所得稅率低,這意謂著外國資金會回流台灣,但在目前尚未有良好的規劃,使得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投資,造成房價飆高,學長認為如果博弈及遊輪產業發展的好,也能促進熱錢的轉移,不再使得房價莫名的高升,增加人民的痛苦。
也正因為長期關注中國,再加上留學南加大的背景,使得他得以比較台灣和其它國家的財務環境給予更精準的判斷,於是針對台灣目前的環境,王炳龍有他自己的想法。「必須要改革,否則很有可能希臘化」,王炳龍提到台灣目前的教師及公務員制度,老師四十歲就可以退休,而退休後會有18%的退休金,如果中小學又不確實執行考核,使教師每年得以升遷,就會使得教師退休和工作時一樣,有工作與退休者所得相近。也正因為制度不合理,他認為要減緩財政壓力,要延緩退休年資,並依照生活程度及退休年紀以拉平各行各業的退休金,才能阻止台灣成為下一個希臘!
也因為自己的專業,王炳龍學長於經濟部擔任顧問時期,在稅制的改革上提議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和「個人綜合所得稅」合而為一,以避免重覆課稅,另外學長同時也提出建言,希望將「總額型營業稅」改制為「加值型營業稅」,並對小規模營利事業以書面審察取代查帳。事實上改制的目的是希望課稅要合理計入成本,才不會讓中小企業被不合理的稅制壓垮,更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這些建議最後也皆被採用,於民國87年正式執行兩稅合一制,對台灣的稅制改革做出極大的貢獻。
他和家庭
除了專業有理想抱負外,其實對於自己的家庭經營,王炳龍學長也是盡心盡力。學長的妻子,其實是其大二的女朋友。由於當時在台北稅捐處任職,透過同樣擔任教職的堂兄介紹其學生,而認識現任的妻子,兩人在交往一年後即進入婚姻,事實上當時戀愛結婚還不算社會的主流風氣,從高中開始便被母親用棍子威脅而接受相親的學長,坦承當時的他並不想這麼早結婚,然而考上夜間部的王炳龍學長,當時已屆三十歲,由於社會民風保守以及來自母親及阿嬤的壓力,最後還是選擇屈服現實,提前進入婚姻,甚至在婚後一年即迎接第一胎。
那個時代的大學夜校(夜間部)需要就讀五年,於是還沒畢業就已經有嗷嗷待哺的小孩,那也是他認為最苦的時候。夜間讀書,日間還要在國稅局工作的王炳龍學長,為了學業,同時也是自己率直的個性,經常推掉應酬,而當時的社會瀰漫著應酬及靠關係的文化,於是這樣的行為也讓他得罪了上司,甚至被冷凍。提到當時稅務人員的風氣,王炳龍學長記憶猶新,他說當時的喝花酒的情況很嚴重,主要的原因,學長認為是因為這些稅務人員多為隨政府撤退來台的十萬青年,大多為死要錢,事情做不多,但卻沉溺吃喝玩樂的退職軍人,也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得王炳龍學長在考上稅務機關後,曾被挽留教職,但為了大學夢他還是選擇進入這個體系,後來嚴家淦改革稅務風氣後,喝花酒的情況才逐漸減少。而學長回憶起當時艱困的處境,不受主管重用,熱門的工作刻意避不發任給他,對於稅務人員來說,熱門的工作就是查帳,而坐冷板凳的他也只能待在辦公室內做二等稅務人員做的內勤工作。但對於王炳龍學長而言,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只要他把生活顧好,把學業完成,把家人照顧好即可。而原本有工作的妻子,為了家庭及孩子放棄工作,不讓他擔憂,讓學長可以更專注在專業領域及教育事業上面。
憶起大學生活,王炳龍學長記得當時也有許多稅捐處的同事一起去上課,也成為了好朋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課業,有些同事即使後來移民美國,仍未停止聯繫。不過也都不是只有好的同學,學長記得當時他的成績在班上算不錯,由於是夜間部,大部份的同學都是身兼二職,在工作及學業上打拼,難免會有人無法兼顧,於是一堂「商用數學」便有同學向學長要求在考試時交換考卷,被他一口否決!王炳龍學長說,他這一輩子就是只有一個原則:就是違法害人的事不做,但即使不願交換考卷,並不代表學長不願幫助同學,「坐歪給同學看,可以」,學長笑說,對方要看,也是對方自己要承擔結果,畢竟自己也不是這麼不近人情的同學,能夠體會兼顧學業及事業上的辛苦。而除了同學,王炳龍學長自身也曾經在學業上遇到極大的困難!
學長剛考取淡江時,當時台北校園尚未蓋好,於是夜間部就在台北地檢署(前台北法院的法官訓練所)上課,直到他大三時台北校園才剛完工。而雖然規定是五年畢業,但只要將學分修完,即可提早結業,也正如此,大部份的同學都會利用暑假及寒假的時間先把課程修完,而王炳龍學長由於早上工作的因素,無法利用暑假修課,於是到了大五時發生了不可避免的危機:必修排課衝堂。在那個尚未引進電腦選課系統的年代,衝堂無法即時被發現,而當時基於經濟壓力無法延畢的學長想到了一個妙招-就是請妻子代為點名!王炳龍學長記得很清楚當時衝堂的科目是「經濟地理」跟「國際法」,兩人便協調隔週調換抄筆記,本週上「經濟地理」,那麼下週就換到「國際法」。
就這樣順利的矇到期中考前,但由於兩科的考試時間也是衝堂,如果代考就等於作弊,而王炳龍學長最忌緯的就是從事不法的事情,還好學長在校成績優良,甚至有學期成績拿到滿分,便以此和老師談判。他記得當時的「國際法」是一名姓林的男教授,由於男教授比較好溝通,他便跑去訴說自己的狀況,一開始即動之以情,提及自己有家庭要養,無法延畢,接著再拿出自己的平均九十分的各科成績以証明自己在班上有認真讀書,但他並非要求通過這一科,而是要求教授給他50分,讓他可以「活當」。所謂的「活當」意思是沒有及格,但仍有補考的機會,而王炳龍學長更向教授保證,如果自己沒有考到八十分,就請教授「死當」自己。受到學長的誠意感動,教授終於接受了他的建議,並要求他每一大題都要多多少少寫一點,並非集中在某一大題,才有可能把成績打到五十分,並讓學長期中期未考得以進考場十分鐘後離開,最後以六十分的成績讓這科得以通過標準,免於延畢的命運!
在採訪的過程中,學長偷偷的說,其實妻子的筆記沒有很認真的抄,但他能諒解,因為從來沒有讀過大學的妻子,表面上是幫丈夫來抄筆記,事實上是沉浸在校園的氛圍中,彌補自己沒上大學的遺憾,所以才會很樂意接下丈夫的任務!家政科畢業的妻子,當時在會計事務所上班,經歷了一整天一辛勞工作後,其實也是身心疲累,但在學長軟硬兼施的談判技巧下被說服,再加上本身嚮往大學生活,才會答應這種特別的請求,事實上妻子兼顧工作及家庭的日子並沒有太久,王炳龍學長畢業,以及第一胎出生後,雖然偶而會請房東及學長的岳母來幫忙,但妻子還是選擇離職,專心照顧小孩。學長回憶起那個艱難的時代,他和妻子在中崙(台視附近)租了一個附有廚房的狹小房間渡過他的大學生活!
當時即使有經濟以及養育小孩的壓力,內心卻沒有放棄繼續深造的願望。民國70年他考上一年的公費資格,得以赴美國南加大(U.S.C.)留學,專攻稅務領域。他回憶起三四十年前任教時,一次學生填寫的問卷裏,詢問未來的擇偶條件,其中最讓他忘不了的,是其中一張提到希望對方的銀行存款能有八位數,而當時正值經濟起飛,仍屬於農業社會的台灣,就連當時大學教授退休也才領六十萬,於是這份問卷也一直存在他的心中,也深深的反應當時台灣人想要脫離貧窮的慾望,這在同樣為清寒家庭出身的王炳龍學長眼裏,是十分遙不可及的,他並不習慣依賴他人,一路走來都是靠著自己的不斷努力獲得,也正因為家世的卑微,更訓練他踏實的精神。
而談起出國留學的經驗,學長訴說當年的政策,「政府沒有要讓你拿學位,因為很多人拿到學位就不回來了」,於是考試申請的公費出國留學,事實上只能補助一年,但一年根本沒辦法拿到博士學位,而且國家的規定嚴格,若出國一年後,並未回到台灣工作一年,即須賠償公費。由於公費資格取得不易,學長最後仍選擇排除萬難及嚴苛規定決定留職停薪到美國留學!他憶起當時班上同學多為國際學生,所以每週都會有一次的聚會,一次聚會大家規定每個人都得準備一道有自己國家特色的料理,而下廚經驗不足的學長還為此傷腦筋,最後到亞洲市場買了米粉回來炒,意外的大受好評讓他對自己的廚藝開始有了信心。除了廚藝之外,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戶領支票。當時台灣申請支票是嚴格限制的,而省吃儉用的學長把公費的40萬台幣存入銀行欲換成美金時,辦理人員詢問他是否需要支票,鮮少使用支票的學長抱持新鮮的態度沒有回絕對方,卻沒想到一拿就是好幾疊,大約有7、8仟張支票,對比兩國的制度的確讓他吃驚不少,雖然用的開心,可以體驗如有錢人般的霸氣,但驚人的數量終究沒有讓他用完全部!
不過除了上述印象深刻的事之外,也有讓他造成困擾的事,就是出國必須謹言慎行。王炳龍學長提到當時,有部份的留學生其實是國安局派去監控其它留學生的,所以在那個尚未解嚴的時代,來自臺灣的留學生們都不敢批評自己國家的政治,學長記得一次聚會中,一個了解狀況的國際學生取笑臺灣的留學生都不能罵自己的總統,而不甘成為譏笑對象的學長急中生智,回嘴「為什麼不行」後,便大罵總統,不過他罵的總統卻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於是大家都被學長的幽默逗笑了,也不再有同學追究他們到底有沒有言論自由!
而身在美國留學的學長,也沒有忘記妻子,最後一個月讓妻子用商務簽証的方式來到美國陪他,那段時間因為有出差費的補助,他帶著妻子走遍美國景點:黃石公園、尼加拉瓜大瀑布等,除了讓妻子開心外,也算是補償自己無法拿到學位的心靈。王炳龍學長說,去美國留學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也一直是他心中小小的遺憾,多次都想回到美國繼續就讀,卻因為家中有近九十歲的老母而無法起身,而問他現在呢?他則是笑笑的說不想了,現在的人生要去哪就去哪,夠了,不遺憾了!
在這一連串的求學過程中小孩們陸續出生,從老大到老么,總共三女兩男,王炳龍學長對待小孩都是一樣的態度,他不會重男輕女,一視同仁,秉持著「只要不做壞事即可」的態度教育孩子,他回憶起大兒子第一次蹺課,是為了和同學出去玩,沒有和家人報備,晚上也沒有回家,很擔心的學長事後對待小孩也沒有特別嚴厲指責,只是希望孩子要記得和學校請假,和家人報備,只要不是組幫派他也不會特別阻止,事實上,那也是大兒子唯一一次的蹺課,而蹺課也只是和同學去看電影!除了尊重子女的選擇,他也把握黃金時光在子女的藝術教養上,學長說,五個子女都沒有上過補習班,不是把時間用來準備考試,而是專注在鋼琴、毛筆及參加合唱團等藝文活動,提升子女興趣、生活情趣,以及增添子女的氣質。
如此用心的態度對待子女教育,孩子的回應也沒有讓他失望,三個女兒都是北一女及台大畢業的,老大於畢業後考上美國哈佛大學專攻比較文學,精通德、法、英、美、日語,目前和丈夫開設翻譯事務所;老二前往日本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就讀財經相關科系,老么進入柏克萊大學就讀EMBA;而兩個兒子則是在台北醫學院畢業後前往中國就讀北京大學,目前從事中藥材的研發,五個子女都專攻不同的科系,只有前往東京的老二繼承王炳龍學長的專業,活躍在財經領域上。
目前子女皆已結婚,即使身在美國的老大及老么也是嫁給台灣人,而子女們原本常常回國探視王炳龍學長,近幾年則是因為事業及第三代的誕生,兩三年才會回來一次。
回憶起就讀政大研究所時,當時小孩就讀幼稚園,學費比研究所還貴,還好國稅局有補助,但接下來還有小學及中學,造成王炳龍學長極大的經濟壓力,於是學長不斷的和子女溝通,除了讓子女知道家裏的經濟狀況外,也用一代要比一代強來鼓勵子女,以老大的狀況來說,雖然當時因為怕考不上公立學校,以及同學的約定下先考上了私立衛理女中的獨立招生,但後來還是受到父親的鼓勵,決定努力一拼,最後順利考上國立的北一女中替家中省錢。
事實上,他並不會特別要求下一代一定要讀到大學,會先徵求子女的意願,如果他們想直接做事也不會阻撓,而今天子女的成就,其實是靠溝通及鼓勵而來。王炳龍學長的五個子女從小就因為參加教會及校外教育單位的合唱團,從國小就有出國表演的經驗,這個也成為學長鼓勵子女及溝通的籌碼,一步一步的讓子女願意一直深造及學習,以朝向自己的理想前進;另一方面這些和外國人接觸及書信聯絡的經驗也使得子女增加廣識,而跟著合唱團出國的時光,常常要住在接待家庭,也使得這些孩子不會懼怕到國外留學,同時也提升外語能力。他提到大女兒高中時甚至一年全校的英語檢定第二名,僅次於外交官的女兒。
提到理想,很多父母就會想到生活費的部份,王炳龍學長提到五個孩子雖然沒有中斷學習去工作,但即使女兒沒有上過補習班,靠著優異的成績考上台大後,只要被補習班借名刊登即可獲得優渥獎金,甚至還到補習班演講如何準備大學聯考,幫助家裏貼補家用。但哈佛大學一年學費就要一百萬,當時身為公務人員的王炳龍學長是如何一手撐起子女的學費呢?學長提及當時台幣和美金的匯率是1:42,還有外匯管制,也就是金額的限制,超過政府規定的金額就得到黑市購買,當時甚至還出現1:50的黑市匯率。於是當大女兒有出國深造的意願後,他便開始加班,兼課,以及不斷的到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各機關及人民團體進行專題演講,加上賣書的收入,才能供應子女們留學的費用,他說那時一個月最多可以賺到二十多萬,當然錢最後都回到子女身上,但他就是這樣一個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的父親!
其實,學長自身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他說,自己的父母務農,都沒有受過正規教育,雖然嚴格,卻不會特別強迫子女要有什麼樣的成就或讀到哪間學校,但同樣都望子成龍,他回憶起自己國小以第一名畢業獲得縣長獎時,父母甚至去打一對金戒指來感謝老師,看在眼裏的王炳龍學長自然能體會父母內心的欣喜,於是求學一路走來,多是成績優異,來回報父母恩情!
除了對教育的貢獻,以及對子女的真心付出外,其實王炳龍學長對於自己的兄弟也是用心哉培。出身於南投農家的王炳龍學長,總共有1個姊姊,4個妹妹及1個弟弟,家境算是清寒,姊妹多嫁給本身務農的家庭,或是從事小生意,只有他和弟弟專注在學業上。而在父母過世後,學長也很少回家了,原本不跟妻子及子女到美國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回到南投照顧老母親,但時間久了,在國外打拼的朋友也回到故鄉,使得他更不想到國外依親。提起現在原生家庭的狀況,王炳龍學長說除了父母,有些姊妹也走了,就不會再回到故鄉了,但仍和剩下的兄弟姊妹有聯繫,而弟弟之所以會專注在學業上,其實學長的貢獻很大。
提起這位小自己十幾歲的弟弟,王炳龍學長說,這個弟弟初中為了養賽鴿讀了四年,高中留級也讀了四年,原本前途不被看好的他,本來打算開計程車過一生,而為了哉培弟弟,學長將弟弟帶到台北來,並擅用計程車被搶的負面新聞使其打消念頭,後來更不斷的用「父母也會離開人世」、「哥哥有家庭無法照顧他」的說法來說服弟弟繼續升學,而當時要當三年特種兵的弟弟在被說服後,下定決心繼續升學,於是王炳龍學長便協助弟弟規劃這三年的讀書計劃,首先他建議弟弟專注在國文及英文上面,國文一個月背兩篇,英文一個月一篇。而在那個沒有CD及錄音帶的時代,要聽英文是使用唱片及電唱機,但弟弟並沒有因為麻煩而放棄,累積三年的國文程度及英文單字後,他又到補習班補了一學期的數學,最後終於考上第一志願台大法律系。而一路裁培弟弟的王炳龍學長,欣慰的看著他認真的往自己的理想前進,畢業後考上法官,並繼續往中興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就讀研究所,五年後又升上高等法院法官,直到退休才轉任律師。
對待人一律真誠的學長,除了用心教育他人的子女外,對待自己的子女及家人也是同樣的著重教學的方式,不會使用怒罵及激將的方式,而是誠心的鼓勵及分析,把對方當成一個有獨立思考的對象,讓對方能夠在多方思考後確立自己的方向,以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這就是王炳龍學長。
經歷了長期艱辛人生階段的學長,小時候除了上學通勤超過五小時,寒暑假還要幫忙農事,但也因為這樣的出身,使得他懂得吃苦耐勞,也訓練他樸實不抱怨的個性,他從來不會花時間怨天尤人,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把事情做好,並說個笑話自我解嘲,樂觀的看待現實。
退休生活
即使生命豐富經驗,靠著自身的努力成為人生勝利組,但一切的榮耀仍有被淡忘的一天。王炳龍學長在民國78年從稅捐處退休,退休後的他開始經營一間管理顧問中心,主要的輔導對象是全國廠商,一年到全國各地演講近上百場演講,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讓學長在中國開放經濟之際獲得考查的機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間管理顧問中心的名義仍在,即使子女都無法接手,而過去的成就不再,學長倒也不感傷,對於現在的生活,他也感到十分怡然自得。
「平時打打球、爬爬山,過悠閒的生活」,學長提到自已現在最常做的事,就是自己跟團出去玩,從退休後開始,他的足跡已遍佈超過80個國家,即便是臺灣出團較少的埃及、南美州、冰島及格陵蘭島都曾有他的身影在。自己出去玩會不會寂寞呢?學長提到,有些時候是在玩的過程中認識的朋友,反而增添旅遊的趣味,而問到印象最深刻的旅遊時,學長回憶去北歐看極光時,那時是夏天,夏天的北歐是全晝,一開始實在不能接受,晚上睡覺時在床上翻來翻去,還能聽見鳥鳴,不過人是適應最強的動物,幾天之後他就開始習慣了當地的天候。而現在年輕人最愛的自由行,王炳龍學長則是敬謝不敏,他認為自由行的前期作業時間長,需要浪費很多時間找資料,再加上自由行搭配的旅館多不入流,如果設備不好或是沒有電梯,對於年紀較長的他可能會吃不消,所以他寧願選擇跟團,也較為不孤單。
除了旅遊無法接受年輕人的方式之外,其實學長自己坦承,對新的潮流比較少在接觸,尤其是像電腦、手機及網路的部份,對於自己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也不急著想認識新的世界,對現在的學長而言,能夠把自己的身體顧好是他目前最大的任務,而光讓自己活的愉悅和健康,就足以佔據他生活的一大半了!
為了照顧孫子,妻子目前已搬至美國和小女兒住,全家人只剩下王炳龍學長一個人留在台灣,但和家人仍時常聯絡頻繁,妻子經常往來美國和日本,台灣反而少回來,主要的原因也是剩下的親人愈來愈少。學長記得年輕時,南投老家當地的富豪過世,富豪的兒子便回國準備處理家產,於是旁人開始閒言閒語,抱怨其兒子平時從未回國過,要分家產了才回來,「美國習俗中,爸爸過世其實沒規定要回來」,學長替那位兒子打抱不平,其實也是因為經歷豐富,能夠體諒文化的差異,所以對於家人分住兩地,學長倒也不介意,妻子對於看到孫子感到滿足,他自身也對於在臺灣能和朋友們見面,到處遊山玩水感到自在!
即使過去對教育及稅務有極大的貢獻,也不會自恃而驕,仍像過去學生眼中的老好人一樣,他老實的活著,適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孤身落寞,但其實他的內心卻仍對生命充滿熱情,繼續為身邊的人們真誠付出!
台北市校友會2021年3月6日舉辦會員大會,校友們開心合照,前排坐著右起王炳龍、理事長朱偉鈞、吳靜秋,後排右起許天和、董煥新、學務長武士戎、劉子經、陳美惠、鄭瑋玲、張金猜、謝儀筠、韓燕如、洪文溪。